正在加载

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生入学申请表)

  • 作者: 李穆川
  • 发布时间:2024-05-24


1、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

北京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学府,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申请。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流程较为严格,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和了解。

申请时间

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每年开放两次,分别为春季和秋季入学。春季入学申请时间一般为10月至次年3月,秋季入学申请时间一般为4月至9月。

申请条件

申请北京大学留学生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本国高中或同等学历文凭

成绩优秀,平均分80分以上

汉语水平达到HSK 4级以上

英语水平达到TOEFL 80分或雅思 6.5分以上

申请材料

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申请表

护照或身份证复印件

成绩单(中英文对照)

语言成绩证明(中英文对照)

学习计划(中文或英文)

推荐信(2-3封)

申请流程

1. 登录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系统(注册账号并填写申请表。

2. 提交申请材料:根据系统要求上传相关申请材料。

3. 缴纳申请费:人民币200元。

4. 等待审核:北京大学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通知申请人面试或笔试安排。

5. 面试或笔试:通过初审的申请人需要参加面试或笔试。

6. 录取通知:通过面试或笔试的申请人将收到录取通知书。

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竞争激烈,建议申请人尽早准备申请材料,并在语言水平、学习成绩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2、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生入学申请表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生入学申请表

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本科生入学申请表是外国留学生申请北京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必备文件。申请表涵盖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护照信息等。

教育背景:包括高中或同等学历学校名称、就读时间、获得学位、成绩单等。

语言能力:包括汉语水平测试(HSK)或托福成绩、英语水平证明。

申请专业:学生可以申请北京大学的多个专业,需要注明优先选择。

学习计划:学生需要阐述自己的学习目标、研究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推荐信:通常需要两封推荐信,来自高中老师或其他可以证明学生学术能力和个人品质的人。

其他材料:如果有必要,学生还可以提交作品集、个人陈述或其他补充材料。

申请表要求用中文或英文填写,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申请表在提交后不可更改,因此学生在填写前需要仔细核对。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收到大量外国留学生的本科入学申请。申请表材料齐全、符合要求是获得入学资格的第一步。学生应尽早提交申请表,并密切关注申请状态。

3、2021年北京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

2021年北京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全球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898年,校训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北大以一流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社会贡献,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留学生招生

一、招生对象

1. 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学生;

2. 身体健康;

3. 符合北京大学各专业招生要求。

二、招生专业

学士学位:全日制大学本科生专业

硕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

三、申请时间

春季入学:9月1日至12月31日

秋季入学:4月1日至7月31日

四、申请材料

1. 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表;

2. 最高学历证书或在读证明;

3. 标准化考试成绩(如汉语水平考试、托福、雅思等);

4. 个人陈述;

5. 推荐信。

五、选拔流程

1. 材料审核;

2. 面试(部分专业);

3. 综合评价;

4. 录取通知。

六、学费标准

详见北京大学留学生招生网站:

七、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留学生公寓2号楼

电话:010-

邮箱:

欢迎世界各地优秀学子申请北京大学!

4、北京大学留学生申请 国籍冲突

北京大学近日发布公告,明确规定留学生申请必须遵循中国国籍法,不允许持有双重国籍。此规定一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支持这一规定的观点认为,双重国籍会导致效忠冲突,影响国家安全。当持有双重国籍者面临两国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做出模糊不清或违背一方利益的抉择。

反对这一规定的观点则认为,双重国籍并不会影响对国家的忠诚,反而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持有双重国籍者可以在两国间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

北京大学的这一决定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反映了中国对于国籍问题日益严格的态度。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双重国籍的管理,并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双重国籍持有者担任公职或进入敏感领域。

现实情况中,对于一些出生在海外或父母持有不同国籍的个人来说,取得双重国籍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既有与中国的情感联系,也有与其他国家的归属感。因此,对于双重国籍持有者的身份认同和权利保障问题,需要更加细致和周全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