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国最早公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什么时期)

  • 作者: 王梨珂
  • 发布时间:2024-05-09


1、中国最早公派留学生

2、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什么时期

中国最早的一批公派留学生出现在清末。1872年,同治帝派出了第一批3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学习工程、科学、军事等专业,史称“幼童出洋”。

此后,清政府陆续派出了多批留学生赴欧美各国留学。1902年,清廷在日本创立了“宏文学院”,选拔优秀学生赴日留学,学习政治、法律、军事等学科。1908年,清政府设立了“游学补助会”,每年拨款资助贫困学生赴国外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倒台。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政府的公派留学政策,继续派遣留学生赴国外学习。1913年,民国政府设立了“预科留学委员会”,负责选拔和派遣留学生赴美、欧、日留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出国留学人数激增,民国政府加大了对公派留学的支持力度。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国留学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留学专业主要以理工科、医学、农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为主。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最早公派留学生在哪一时期

中国最早公派留学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派遣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赴美学习。这批学生包括容闳、詹天佑、陈兰彬等15人,被称为“容闳十六士”。他们主要学习西洋科学技术和军事,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清政府陆续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主要学习船舶制造、铁路工程、采矿冶金等学科。1872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海关总税务司,并聘请英国人赫德为总税务司。赫德创办了海关税务司学堂(今上海海关学院),培养通晓西洋语言和文化的翻译人才。这批留学生为中国外交和海关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改行西学。清廷派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政治、法律、教育、金融等学科。这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骨干力量。

从1906年到1911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数千人。这些留学生主要前往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学习,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

4、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政府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他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为祖国的建设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这批留学生名单中,包括了后来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学者、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包括: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华罗庚"

钱学森: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赵忠尧:物理学家,发现了正负电子对湮灭现象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做出突出贡献

这些留学生在海外刻苦学习,掌握了前沿科技知识,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学成归国后,投身于国家建设,在科研、教育、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新中国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