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学校食堂应当为提供的食品成品留样(餐饮服务环节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

  • 作者: 陈瑞瑾
  • 发布时间:2024-06-29


1、学校食堂应当为提供的食品成品留样

学校食堂应为提供的食品成品留样

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应当要求学校食堂对提供的食品成品留样。

留样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 食源性疾病调查:如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留样可作为追踪和分析病原的依据,有助于快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2. 质量监控:留样可用于检验食品的感官性状、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等,便于食堂对自身食品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隐患。

3. 保障学生权益:如果学生对食品质量或安全有异议,留样可作为维权的证据,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4. 提升食堂管理水平:留样制度有助于建立完善的食堂管理体系,督促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程,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学校食堂留样应遵循以下原则:

种类齐全:留样应包括食堂提供的各种食品成品,如主食、菜肴、点心等。

留样量适宜:留样量应足够进行必要检测,一般为 100-200 克。

保存条件得当:留样应密封保存于冰箱或其他冷藏设施中,保存温度不得高于 4℃。

保存时间合理:留样应保存一定时间,一般为 48-72 小时,以确保食品样品的有效性。

学校食堂留样制度的建立,是保障学生食品安全,提升食堂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予以积极支持,督促学校食堂认真落实,为学生营造安全、放心的餐饮环境。

2、餐饮服务环节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

在餐饮服务环节,化学性食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它是由有毒化学物质混入或残留在食物中,进食后引起中毒反应。

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原因包括:

清洁剂和消毒剂残留:这些化学物质用于清洁厨房和设备,但如果清洗不当,可能会残留在食物中。

杀虫剂和除草剂:这些化学物质用于防治害虫,但如果使用不当或混入食物,也会引起中毒。

重金属:如镉、铅和汞,这些金属可能来自受污染的水、土壤或食物。

其他化学物质:如农药、邻苯二甲酸盐和多氯联苯,也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混入食物。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取决于中毒物质的具体类型。常见的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腹泻

头痛、头晕、疲劳

皮肤刺激、发痒和皮疹

呼吸困难

神经系统损伤

器官损害

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至关重要的是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停止进食:如果怀疑食物已受污染,请立即停止进食。

联系医疗机构:如果有中毒症状,请立即联系医疗机构。

保存食物样本:如果可能,请保留食物样本以供测试。

配合卫生部门调查:卫生部门将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以确定污染源并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至关重要,餐饮服务行业应遵循以下准则: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清洗厨房和设备,并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谨慎使用化学品:严格遵守化学品使用说明,并将其远离食物。

避免交叉污染: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处理和储存,以防止交叉污染。

定期检测食物:定期检测食物以监测污染风险。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包括识别和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3、2023年国家食品留样标准

2023年国家食品留样标准

为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对食品进行留样。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留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食品留样制度。

《办法》明确了食品留样的范围、留样时限、留样数量和方法、留样保存条件等要求。

食品留样范围

《办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下列食品的经营者应当留样:

鲜活食品

易腐食品

冷冻冷藏食品

罐头食品

婴幼儿食品

出口食品

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留样时限

食品留样的时限根据食品的保质期和风险程度确定,最短不得少于7天,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留样数量和方法

食品留样数量应能满足检验需要,一般不少于100克(毫升)。留样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留样保存条件

食品留样应按照食品保质期和留样要求,在规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

留样用途

食品留样主要用于以下用途:

检验食品安全指标

调查食品安全事故

溯源食品来源

研究食品安全规律

处罚措施

未按照规定留样或留样不合格的,将受到相应处罚,包括罚款、没收等。

《办法》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食品留样管理,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办法》要求,积极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4、学校食堂食品监管由谁负责

学校食堂食品监管责任明确,由以下各方共同担负:

教育部门:

负责监督学校食堂的总体管理和食品安全。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检查和审核。

协调相关部门对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

负责对学校食堂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根据法律法规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重点关注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

处罚违反《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的行为。

卫生部门:

负责对食堂的卫生条件进行检查和监督。

指导食堂制定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健康检查。

学校:

负责对食堂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

制定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定期对食堂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

协同相关部门共同保障食堂食品安全。

供货商:

负责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材和食品。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

与食堂共同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协同机制。

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用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