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季羡林留学德国时间(季羡林什么时候从德国回国)

  • 作者: 杨艺澄
  • 发布时间:2024-07-07


1、季羡林留学德国时间

季羡林留学德国时间始于1935年10月,止于1945年9月。

1935年,季羡林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德国的名额。他赴德后先后在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师从著名东方学家齐美尔,主攻梵文和印度哲学。1941年,季羡林获得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梵语专家。

在德国留学期间,季羡林不仅勤奋治学,而且广泛结交东西方学者,虚心求教,拓宽视野。他与德国汉学家顾彬、日本著名梵文学者山口益等保持着密切联系,进行学术交流。他还积极参与中德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哥廷根大学中德学会主席,为促进中德两国的文化理解做出了贡献。

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战败。季羡林几经周折返回祖国,带来了大量的梵文典籍和学术成果。他留学德国十余年的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东方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季羡林什么时候从德国回国

季羡林先生于1945年8月14日从德国回国。

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即将投降。季羡林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万分,立即动身回国。他从柏林乘坐火车前往瑞士,再从瑞士辗转乘船到达香港。他于1945年8月14日抵达昆明,结束了他在德国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

季羡林先生回国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务。他长期从事东方学研究,在佛学、梵文学、历史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和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回国也标志着中国新一代学人的崛起和中国学术的复兴。

3、季羡林在德国的留学经历

季羡林于1935年负笈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印度学博士学位。

在德期间,季羡林刻苦钻研,潜心学术。他广泛涉猎印度哲学、历史和语言学,并钻研梵文、巴利文和藏文等古代语言。得益于德国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导师齐默教授的悉心指导,季羡林的学术功底日益精进。

季羡林还广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他与德国著名学者交流,出席学术会议,不断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在德国的留学经历中,季羡林结识了众多国际友人,为日后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德求学期间,季羡林积极参与留学生活。他加入中国留学生会,热心组织活动,为增进中德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也广泛阅读德国文学和哲学著作,对歌德、尼采等思想家的作品倍感兴趣。

1941年,季羡林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弥兰王山梵文铭校释并研究》成为印度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德国的留学经历,塑造了季羡林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博大的胸怀,为其日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季羡林去德国留学的故事

季羡林,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学家和作家,曾赴德国留学求学。他留学德国的故事,令人感佩不已。

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梵文。当时,他身怀仅有的100美元,独自一人前往异国他乡。为了节省开支,他住在条件简陋的宿舍,每日以面包和牛奶充饥。

异国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季羡林语言不通,求学之初备感困难。他潜心钻研,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苦学德语。为了攻克梵文,他甚至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埋头苦读。

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季羡林的学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他不仅精通梵文,还广泛涉猎了其他语言和学科。在哥廷根大学,他师从著名梵文学家施密特教授,接受了系统的学术训练和熏陶。

1941年,季羡林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德国的求学经历,不仅让他精进学业,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和品格。他深切体会到独立自强和勤奋向上的重要性。

季羡林的留学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求学,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取得成功。他的精神,也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