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是眼科常规检查之一,用于评估视网膜、视神经、血管等眼部结构。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 问诊与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眼疾、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家族眼病史等。
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尤其是散瞳药)。
2. 视力检查
先测裸眼视力,再测矫正视力(戴镜视力),初步评估视功能。
3. 散瞳(必要时)
使用散瞳药(如托吡卡胺)扩大瞳孔,便于观察周边视网膜。
禁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需测眼压排除风险。
二、检查步骤
1. 直接检眼镜检查
医生手持检眼镜,靠近患者眼睛,通过小孔光源直接观察视网膜。
可放大约15倍,但视野较窄,适合检查视神经和黄斑区。
2. 间接检眼镜检查
医生戴头灯,手持透镜,通过更宽的光束观察视网膜。
视野更大,适合检查周边视网膜(如视网膜裂孔、脱离)。
3. 裂隙灯联合前置镜/三面镜检查
患者下巴置于裂隙灯托架上,医生使用特殊透镜(如90D前置镜)详细观察眼底各层结构。
三面镜可检查视网膜极周边部及前房角。
4. 眼底照相或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清相机拍摄眼底图像,存档或分析病变(如黄斑水肿、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OCT提供视网膜断层扫描,用于诊断黄斑疾病等。

三、特殊检查(根据需求)
荧光素血管造影(FFA):静脉注射荧光素染料,观察视网膜血管循环及渗漏情况。
眼压测量:排除青光眼风险,尤其是散瞳前必需。
视野检查:评估视神经功能(如青光眼、视神经炎)。
四、检查后注意事项
1. 散瞳后46小时可能出现畏光、视近模糊,避免驾驶或强光下活动。
2. 过敏反应(如散瞳药导致)需及时就医。
3.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如激光治疗、药物控制等)。
常见异常及意义
视盘水肿: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
视网膜出血: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
黄斑病变:年龄相关性或病理性改变。
若有特殊症状(如突然视力下降、闪光感),需紧急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等急症。建议定期随访,尤其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年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