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团组织关系学校可以保留多久(学校的团组织关系转到单位和家里有什么区别吗)

  • 作者: 郭珺珩
  • 发布时间:2024-08-01


1、团组织关系学校可以保留多久

团组织关系学校保留期限

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关于团员团组织关系管理的若干规定》相关规定,团员毕业后其团组织关系保留的期限如下:

在校学生团员:自毕业之日起一个月内,学校团组织应将毕业生的团组织关系转至其就业单位或户籍所在地基层团组织。

已就业团员:毕业生在就业后一个月内到单位团组织报到入团,单位团组织接收其团员关系。如果毕业生在一个月内未到单位团组织报到,其团组织关系应转至户籍所在地基层团组织。

待业团员:毕业生在待业期间团组织关系可保留在学校一年,待就业后应及时转至就业单位或户籍所在地基层团组织。

出国留学团员:团员出国留学期间,其团组织关系由学校团组织转至留学所在国的中国驻外使领馆团委或中资企业团组织。

党员团员: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共青团员,其团组织关系应转至党组织管理,不再保留团组织关系。

因此,学校保留团组织关系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具体期限以各校团委和相关文件规定为准。团员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团组织关系的转接或保留手续,以避免团籍失效。

2、学校的团组织关系转到单位和家里有什么区别吗

转团关系是共青团员在离开学校后,将自己的团籍从学校团支部转移到单位或家庭所在地团组织的过程。转团关系后,团员的组织关系和活动范围会发生改变,具体区别如下:

学校团支部

组织依托于学校,受学校党组织领导。

主要成员为学生,开展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团务活动。

组织活动时间相对灵活,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调整。

单位团支部

组织依托于工作单位,受单位党组织领导。

主要成员为单位职工,开展与工作相关的团务活动。

组织活动时间与工作时间挂钩,受工作安排影响。

家庭所在地团组织

组织依托于社区或街道,受街道党组织领导。

主要成员为社区居民,开展与社区发展相关的团务活动。

组织活动时间与居民生活习惯相结合,灵活性较强。

团员转团关系后,还有一些具体变化:

缴纳团费方式:学校团支部通常采用集中代收团费的方式,而单位或家庭所在地团组织则采用个人缴纳的方式。

组织生活参与:学校团支部组织生活较为频繁,而单位或家庭所在地团组织则相对较少。

团务活动参与:学校团支部开展的团务活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而单位或家庭所在地团组织开展的团务活动则更具社会性。

学校团支部、单位团支部和家庭所在地团组织在组织依托、主要成员、活动形式和参与情况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团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方转入团关系,积极参加团务活动,履行团员义务,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3、团组织关系学校可以保留多久的记录

团组织关系学校保留记录的期限根据相关规定而定。一般情况下,学校应保留团员入团登记表、团组织生活记录、团费交纳凭证等材料。

对于退团团员,学校应保留其退团申请书及相关批准文件。

具体的保留期限如下:

入团登记表:应永久保存。

团组织生活记录:保存至团员毕业或离校。

团费交纳凭证:根据学校财务管理规定保存。

退团申请书:保存至退团手续办理完毕。

除了上述规定的材料外,学校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需要保留的其他团组织关系相关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团组织关系材料的安全和保密性,防止出现泄露或遗失的情况。在保存期限屆滿後,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銷毀或移交。

4、团组织关系由学校转到户口所在地

团员关系转移:从校园到户籍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批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对于共青团员来说,随之而来的就是团员关系转出的问题。

过去,团员关系的转移通常是在团员离开学校后半年内办理。但根据共青团中央的最新规定,团员关系的转移时间将大幅缩短。从2023年起,团员在离开学校后,应及时向户口所在地团组织提出转移申请,并于一个月内完成转移手续。

这项政策的出台,旨在增强团员关系管理的规范性,方便团员及时参与到当地团组织的活动中。团员关系的转移,有利于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团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对于团员个人来说,及时转移团员关系也有着诸多好处。可以保障团员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继续享受团组织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权益。有助于团员与户口所在地的团组织建立联系,促进团员的社会融入。

团员关系的转移,不仅是一项手续,更是一份责任的传递。团员应积极主动地办理转移手续,自觉维护团员身份,继续为共青团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各级团组织也要积极做好团员关系转移工作,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联系,确保团员关系转移顺畅、无缝对接。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团员关系管理的水平,为团员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