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清末留学教育中派往留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 作者: 陈蓝伊
  • 发布时间:2024-08-14


1、清末留学教育中派往留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是

清末留学生主要留学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其中,派往留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是日本。

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在改革,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清政府也意识到日本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重视教育,便与日本签订多项留学生派遣协议,派送大量学生赴日留学。

据统计,从1898年到1911年,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的留学生约有万余人,占清末出国留学总数的近一半。其中,以赴日学习军事、政治、法律和实业为主。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为清末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对清末的改革和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早稻田大学留学生李大钊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生蔡元培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为五四运动做出了贡献;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冯玉祥后来成为北洋军阀重要将领,在1924年的北京政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日本成为清末留学教育中派往留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这反映了清政府对日本改革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2、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派遣留学生的传统。最早的留学生派遣可追溯至秦朝。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于公元前217年派遣燕国人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到达日本列岛后,在当地定居,留下了许多日本文化的源头。

到了汉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派遣留学生也成为一项制度。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同时安排若干留学生跟随张骞学习西域诸国的语言和文化。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汉朝了解西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派遣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曾派遣太子元恂出使南朝,并在南朝学习期间招纳了许多南朝士子到北魏为官。

隋唐时期,中国派遣留学生的活动达到鼎盛。唐太宗贞观年间,派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玄奘在印度学习佛法多年,回国后翻译了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还派遣了其他留学生出使日本、朝鲜、新罗等国。

宋元时期,中国派遣留学生的活动有所减少,但仍有零星的派遣。明清时期,中国派遣留学生活动基本中断。直到晚清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派遣留学生才重新兴起。

因此,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在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17年),派遣对象是徐福,出使目的地是日本列岛。

3、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派遣于 1872年。

1872年,清政府选拔了30名优秀学子赴美国留学,学习科学技术和西方思想。这批留学生包括詹天佑、容闳、黄开甲等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派遣留学生的初衷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增强清政府的军力。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入侵不断。清政府意识到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成为改革教育体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举措。

留学生们在美国学习期间,积极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和政治制度。他们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先驱,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容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清华大学,黄开甲则投身教育,培养了大批近代化人才。

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的举动,标志着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启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留学生们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4、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

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以应付外交和贸易事务。

天津机器局学堂:成立于1868年,学习近代机械制造技术,培养近代工业技术人才。

福州船政局学堂:成立于1866年,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培养近代海军人才。

江南制造局翻译学堂:成立于1865年,学习外语,为军事、工业和外交事务培养翻译人才。

上海格致书院:成立于1864年,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工科技术,培养近代科技人才。

武昌自强学堂:成立于1868年,学习军事技术,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广东广雅学堂:成立于1888年,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培养近代外交和贸易人才。

这些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培养了近代化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