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学生剪辫子(清朝末期剪了辫子的发型)
- 作者: 马则先
- 发布时间:2024-09-16
1、清朝留学生剪辫子
甲午海战之后,清朝为寻求救国之道,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学潮。远涉重洋的留学生们,为了融入西方社会,剪掉了代表清朝统治的辫子。
剪辫子这一举动,并非简单的发型改变。它象征着对清朝腐朽统治的抗争,是对西方先进理念的向往。留学生们认为,辫子是“满清政府专制统治的象征”,剪掉辫子就是“冲破专制统治的藩篱”。
.jpg)
他们还主张“留学生当先剪辫”,以身作则带动民众。在日本留学的严复、夏曾佑等留学生,率先剪去辫子,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清政府得知此事后,十分恼怒,下令驱逐剪辫留学生回国,并禁止留学生出国留学。但留学生们不为所动,反而更加坚定地剪掉辫子,以示抗议。
剪辫运动最终迫使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了《易服诏》,允许民众剪辫。这不仅是一次发式革命,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标志着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2、清朝末期剪了辫子的发型
清末剪辫风潮,开启了中国发型史上的新篇章。清朝末期,剪辫子之风兴起,成为推翻满清统治的象征性举动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覆灭。随着新生的民国政府的建立,剪辫子成为流行趋势,意在告别封建旧时代,拥抱共和新思想。
剪辫子的发型多种多样,既体现了民国初期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偏好。
男性发型主要有:
短发:剪掉辫子,头发剪短至耳际,清爽利落。
中分头:将头发从中分开,梳理整齐,凸显阳刚之气。
油头:将头发用发油梳理整齐,光亮油滑,彰显绅士风度。
女性发型则更为丰富:
盘发:将长发盘在头顶,形成优雅端庄的发髻。
披肩发:将长发披散在肩上,散发女性柔美。
卷发:将头发烫成波浪状,展现时尚前卫的风格。
.jpg)
剪辫子之风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外表,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它宣告了封建礼教的衰败,标志着中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时至今日,剪辫子依然是那个时代革故鼎新精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