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民国时期留法学生叫什么(民国时期留法学生叫什么名字)

  • 作者: 郭苏洛
  • 发布时间:2024-05-10


1、民国时期留法学生叫什么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被称为“留法勤工俭学生”或“勤工俭学”学生。这批学生大多出身寒微,经济拮据,为了解决留学费用,他们半工半读,在工作之余学习。

“留法勤工俭学生”最早出现在1913年。当时,蔡元培等教育家认为,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主张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于是,中法两国政府达成协议,由法国提供奖学金,中国选派学生赴法留学。

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团于1914年初启程,共120名学生。他们大多来自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习专业包括工科、理科、农学、医科、法学和经济学等。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住在廉价的旅馆或公寓,吃饭靠自己做饭或在食堂排队打饭。为了挣取学费和生活费,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工厂、商店或学校打零工。

留法勤工俭学生经历了勤工俭学的磨砺,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回国后,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2、民国时期留法学生叫什么名字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的学生通常有以下几种称呼:

留法生:这是最为普遍的称呼,泛指所有赴法国留学的学生。

勤工俭学学生:一部分留法生属于勤工俭学项目,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维持留学生活。

公费留学生:由政府或其他机构出资资助的留学生。

自费留学生:自筹经费赴法留学的学生。

法华教育会学生:成立于1912年的法华教育会,曾资助和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法。

里昂中法大学学生:1921年创立的里昂中法大学,专门招收中国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的留法生中有不少名家大师,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例如:

周恩来:曾任国务院总理,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邓小平: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蔡元培: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创办了中国科学社。

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被誉为“中国地质学之父”。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这些留法生在法国接受教育,汲取先进科技和文化知识,回国后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中法文化交流和友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民国时期留法学生叫什么来着

民国时期留法的学生被称为“勤工俭学”。

自191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勤工俭学”计划,派遣大批学生赴法国留学。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寒家庭,他们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减轻经济负担,完成学业。

在法国,勤工俭学学生在校勤奋学习,业余时间在工厂、农场等地打工,体验生活,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也接触到了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建设储备了人才。

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宣传中国文化,争取国家独立。他们与当地工人、知识分子建立了友好关系,为中法友谊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勤工俭学学生回国后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精神和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4、民国时期留学法国的名人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汲取新知、开启现代化之路的重要途径。涌现出一批才华卓绝的名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元培:北大校长、教育改革先驱。他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理念,为中国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现代文学巨匠、思想家。赴法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现代思潮,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作人:鲁迅胞弟、散文家。留学法国期间,他广泛涉猎欧洲文学和哲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推动者。

徐志摩:诗人、新月派代表。留学巴黎期间,他沉醉于法国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开创了新诗坛的先河。

张幼仪:徐志摩的妻子。留学法国期间,她研习法学,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位女法学家。

林徽因:建筑学家、诗人。留学巴黎波扎学院,主修建筑学。回国后,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留学巴黎大学,师从马塞尔·莫斯。他对中国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为中国社会学奠定了基础。

这些民国时期留学法国的名人,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中国近代化建设。他们在教育、文学、艺术、社会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