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1919年为什么留学法国的背景(1919年赴法留学的都有哪些人)

  • 作者: 陈苡朵
  • 发布时间:2024-06-16


1、1919年为什么留学法国的背景

1919年,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留学热潮爆发,其中相当一部分中国青年选择赴法国留学。这股留学潮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因素:

一、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5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传统和专制主义。它让中国青年深刻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需要改革。留学海外,特别是去法国留学,被视为获取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法国作为战胜国,在国际上地位提升。法国的大国地位和其在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吸引了中国青年的目光。

三、法国的留学环境

法国拥有悠久的大学传统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巴黎大学、索邦大学等名校享誉世界。法国政府也热衷于吸引外国留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和便利的入学条件。

四、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9年,李石曾等人在北京发起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旨在让中国贫困学生也能前往法国留学,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这项运动得到了广大青年的响应,有力促进了赴法留学潮。

五、中法文化交流

自19世纪末以来,中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法国传教士在华创办学校和医院,传播西学;而中国留学生赴法深造,促进了两国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这些文化联系为赴法留学奠定了基础。

1919年留学法国的热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和人才培养运动。

2、1919年赴法留学的都有哪些人

1919年赴法留学的著名人物包括: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李石曾: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陈寅恪: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被誉为"公羊学大师"。

吴宓: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梅贻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父"。

杨杏佛:著名报人、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民国日报》主编,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

蒋梦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胡适: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倡导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新儒学之父"。

赵元任: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周作人:著名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鲁迅的弟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3、1919年赴法留学费用谁出的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费用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1. 自筹资金:

部分学生通过家庭积蓄、亲友资助或个人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2. 勤工俭学:

学生们在法国以各种方式打工,如做服务员、清洁工、码头工人等,以赚取生活费。

3. 公费资助:

北洋政府教育部和部分省市政府资助了部分勤工俭学学生,提供学费和生活补助。

4. 社会捐款:

国内各界人士出于爱国热情,发起募捐活动,为勤工俭学学生提供资金援助。

5. 海外华侨支持:

旅居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华侨也为勤工俭学学生提供了经济支持。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费用来源较为多元化,既有自筹资金,也有勤工俭学、公费资助、社会捐款和海外华侨支持等途径。

4、1920年为什么去法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