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留学花费(民国时期留学的人非富即贵吗)
- 作者: 陈清羽
- 发布时间:2024-07-18
1、民国时期留学花费
2、民国时期留学的人非富即贵吗
民国时期,留学海外蔚然成风,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关于"留学的人非富即贵"这一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虽然出身富裕家庭的留学生的确不在少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普通家庭甚至贫寒之家。如著名学者胡适,便是出身"士绅之家",留学美国期间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民国政府也鼓励贫困学生出国留学,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和留学贷款。例如,1927年设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奖学金",专门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攻读文史哲等专业。
当时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热心资助贫困学生留学。如"中国教育促进会"设有留学助学金,"上海市教育局"也向贫困学生提供留学贷款。
由于留学费用高昂,一般家庭难以负担,因此来自富裕家庭的留学生仍占有较大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不少人学业有成后,报效国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民国时期留学的人并非都出身富裕家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普通或贫寒之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为贫困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机会,为国家培养了宝贵人才。
3、民国时期留学生学哪些专业
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赴海外求学的风潮兴盛。他们留学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急需大量科技人才。留学生们纷纷前往美国和欧洲,攻读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他们回国后,在交通、电力、制造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
民族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促使留学生们大量涌向政治经济学领域。他们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经济学说和社会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不少留学生回国后,成为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引领时代潮流。
教育学与社会学
.jpg)
民国时期,教育和社会改革成为当务之急。留学生们纷纷赴美、英等国,学习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他们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新一代人才。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文学艺术
随着思想解放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学艺术专业也受到留学生们的青睐。他们前往欧美等地,学习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他们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民国时期留学生留学专业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他们的学识和经验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4、民国时期留学花费大概多少
民国时期,留学的花费是一个不小的开支。根据当时的记载,前往美国留学的费用大约在每年1000美元左右,包括学费、生活费、交通费和杂费。
学费因学校和专业而异,通常在每年300-500美元之间。生活费包括住宿、饮食和日常用品,大约需要500美元左右。交通费因距离而异,从中国到美国的船票约为200美元。杂费包括书本费、医疗费和社交活动等,大约需200美元左右。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笔费用并不算小。当时,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大约为50-100元,而留学一年的费用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好几年的收入。因此,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有能力出国留学。
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一些学生会选择勤工俭学。他们会在课余时间打工来赚取生活费。当时,留学生常见的兼职有送报、洗碗、做家教等。这些兼职虽然收入不高,但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
一些学校和组织也会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些资助可以帮助有才华的贫困学生出国留学。不过,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
_1.jpg)
民国时期的留学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出国留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有能力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