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公费留学帝国大学(民国读大学要交多少学费)
- 作者: 刘羲颜
- 发布时间:2024-05-12
1、民国公费留学帝国大学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为培养人才,兴办了公费留学计划。其中,帝国大学作为日本最负盛名的学府,成为了众多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
公费留日政策始于1905年,最初以派遣学生赴军事、实业相关专业为主。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府将留学重心转向了文理科。帝国大学作为日本最高学府,汇聚了顶尖学者,其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尤其著名。因此,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前往求学。
赴帝国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国内名校。他们大多抱有报国之志,希望学成归国后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在帝国大学,他们不仅接受了先进的知识教育,还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日后成为卓越的学者、政治家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公费留学帝国大学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例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法学家王宠惠、政治家蒋介石等,都曾在帝国大学学习。他们在民国政坛、学术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费留学帝国大学政策无疑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它为中国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今,帝国大学与中国仍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成为中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桥梁。
2、民国读大学要交多少学费
民国初年,大学学费因学校性质、地域、专业等因素而异。
公立大学
公立大学受政府资助,学费较低。如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本科生学费仅为10元。
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学费较高,但因各校情况不同,差异较大。如1922年上海复旦大学本科生学费为30元,而华中名校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现华中师范大学)学费仅为5元。
专业差异
不同专业学费也有差异。如1923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学费较文学院、法学院更贵,达50元。
_1.jpg)
根据地域不同
地域不同,学费也有差别。一般来说,大城市大学学费较高。如1925年国立中央大学(现武汉大学)在南京的学费为40元,而在武汉则为30元。
缴费方式
民国大学学费一般分学期缴纳,但也有部分学校采用学年制缴费。如1922年华中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每学期学费为20元,另需缴纳10元注册费和10元社团费。
学费负担
民国大学学费对一般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不少学校提供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机会。
3、民国时期读大学学费
民国时期,大学学费因学校、专业而异,但总体来看,较为高昂。
公立大学学费相对较低,以国立北京大学为例,1917年文法科、理科学费为每年20元,工科为30元。国立武汉大学1923年学费为每年20-30元,国立清华大学1928年学费为每年40-60元。
私立大学学费则高得多,如私立光华大学1922年学费为每年100元,私立复旦大学1927年学费为每年120-200元。
还需缴纳杂费、住宿费等费用。如清华大学1928年杂费为每年15元,住宿费为每年30元。复旦大学1927年杂费为每年10元,住宿费为每年20-40元。
.jpg)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大学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民国时期,政府为鼓励高等教育,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等制度,减轻学生负担。一些大学还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校内打工补贴生活费用。
尽管如此,在民国时期,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只有少数家庭能够负担得起。这也造成了当时大学教育的精英化,只有出身富裕家庭或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4、民国时期留学花费
民国时期,留学费用昂贵,主要包括学费、生活费、旅费三个方面。
学费
民国时期的学费因学校和专业而异,但总体水平较高。国立大学学费相对较低,每月约几十元,而私立大学学费则高得多,每月可达数百元。热门专业,如医科、工科等,学费更为昂贵。
生活费
民国时期的生活费受物价水平影响。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生活费用较高,每月约需百余元。小城市或乡镇生活费用相对较低,每月约几十元。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等是主要的开支项目。
旅费
从中国前往欧美留学,旅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民国初期,从上海到美国的轮船票价约需数千元,而从上海到欧洲的轮船票价则需上万元。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旅费逐渐下降,但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除了以上费用外,民国时期留学还需缴纳保证金、体检费、保险费等杂项费用。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留学费用动辄数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为了减轻留学费用负担,民国时期政府和社会团体设立了各种留学奖学金和助学金,为有志于留学的学生提供 financial support。其中,著名的有庚子赔款留美奖学金、清华留美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