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季羡林在留学的资料(季羡林留学的是什么大学)

  • 作者: 张岁桉
  • 发布时间:2024-05-09


1、季羡林在留学的资料

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东方学家、国学家、梵语专家、佛学家。他留学经历丰富,曾在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学习。

德国留学

1930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梵语专业,师从世界著名梵语学者施梅尔豪森教授。在德国期间,他系统学习了梵语语法、文学、哲学,并广泛涉猎其他印度学领域。

英国留学

1935年,季羡林转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跟随斯坦因教授研究中亚佛教。他深入研究了吐火罗语和巴利语,并对中亚佛教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索。

瑞士留学

1937年,季羡林赴瑞士苏黎世大学,继续研究梵语和巴利语。他在瑞士期间,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对自己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几次留学经历,季羡林打下了深厚的语言学和东方学基础,成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东方学家。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语言,在佛教、中亚历史、印度哲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2、季羡林留学的是什么大学

季羡林老先生留学的是德国哥廷根大学。

哥廷根大学是德国一所历史悠久、学术声誉卓著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737年。20世纪前半叶,哥廷根大学与柏林、慕尼黑等大学齐名,被誉为德国学术重镇。

季羡林先生于1935年赴德国留学,报考了哥廷根大学东方学系,师从著名东方学家艾瑞克·施密特教授。在哥廷根大学的5年时光里,季羡林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深入研究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东方语言和文献,并师从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学习哲学,开阔了学术视野,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在哥廷根大学期间,季羡林先生还创办了《留德中国学生通讯》,并与同学们一起组织中国留学生社团,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交流与互助平台。

1941年,季羡林先生以优异成绩从哥廷根大学东方学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一切义成就论”——对大乘庄严经论的研究》,展示了他在梵文文献研究领域深厚的造诣。

哥廷根大学是季羡林学术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它为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沃土,造就了这位享誉国际的东方学大师。

3、季羡林在德国哪里留学

季羡林先生,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在德国留学期间的研究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季先生于1930年至1934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师从汉学家埃里希·哈恩。在哥廷根,他攻读印度学和梵文。哥廷根大学是德国著名的学术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哈恩教授是享誉世界的梵文学者,在季先生的学术生涯中给予了重要的指导。

在哥廷根留学期间,季先生潜心于梵文和佛教典籍的研究。他钻研佛经,解读梵文写本,深入探索印度文化。同时,他也广泛涉猎德语文学、哲学和历史,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哥廷根的学术氛围和哈恩教授的悉心指导为季先生的学术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这里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语言功底。这段留学经历对季先生后来的学术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哥廷根大学依然珍藏着季先生留下的手稿和藏书。这些历史文献不仅见证了季先生的学术探索,也成为中德友谊和学术交流的宝贵财富。

4、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留学

季羡林在德国留學十年,是其人生中重要的階段。1935年至1945年,他先後在哥廷根大學和慕尼黑大學學習,專攻印度學和語言學。

在哥廷根大學,季羡林師從著名印度學家瓦爾特·施密特,鑽研梵語和巴利語。他廣泛涉獵印度古籍,熟讀《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等史詩,為日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季羡林轉學至慕尼黑大學。在這裡,他師從語言學家恩斯特·萊西,研究比較語言學和音韻學。他提出並證實了“中古漢語四聲說”,對漢語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德國的十年,季羡林勤奮治學,博覽群書,結識了許多學術界名流,與當時的著名語言學家索瑟爾、布龍菲爾德等人建立了友誼。這段經歷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增強了他的治學能力,為他日後成為世界著名的學者奠定了基礎。

除了學術研究外,季羡林在德國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與留德中國學生結成了深厚的友誼。他熱愛中國文化,致力於促進中德文化交流,曾多次舉辦中國文化講座,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

季羡林在德國的十年留學時光,是他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階段,對他的學術生涯和人生軌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