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民国时期留学的人非富即贵吗(民国时期留学生学哪些专业)

  • 作者: 张晞尔
  • 发布时间:2024-05-31


1、民国时期留学的人非富即贵吗

民国时期留学:并非尽是富贵人家

民国时期,留学风气盛行,但并非所有留学者都是出身富贵人家。

当时,留学的主要群体是知识阶层和中产家庭。他们渴望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以报效国家。虽然留学费用昂贵,但通过勤工俭学、奖学金等方式,许多家境普通的人也能负担得起。

例如,胡适、鲁迅、周恩来等民国名人都出身普通家庭,却凭借勤奋和才华获得留学机会。他们留学归国后,为中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民国政府也通过设立公费留学制度,派遣贫困学生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往往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通过留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各领域的栋梁之才。

富裕家庭的子女留学比例也较高,但并不能一概而论。随着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留学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能为子女提供留学的机会。

因此,民国时期留学的人并非尽是富贵人家。在知识阶层、中产家庭和政府资助下,许多家境普通的人也有机会踏上留学之路,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2、民国时期留学生学哪些专业

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呈现以下特点:

理工科为主导

近代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理工科专业成为留学生首选,占比最高。其中,机械、电气、化工、土木等专业尤为热门。

自然科学兴起

随着科学思潮的传入,自然科学领域成为留学生关注的重点。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受到重视,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社会科学受重视

民国时期,中国面临着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的挑战。社会科学专业开始受到留学生重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这些专业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

教育专业需求大

随着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专业成为留学生的重要选择。留学生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他专业

除了以上主要专业外,还有一些留学生选择其他专业,如医学、艺术、音乐等。这些专业培养了多方面人才,为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3、民国时期留学生学什么专业

民国时期,受五四运动影响,留学热潮兴起,大批学子赴海外求学。他们所选择的专业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需求和发展方向。

工程技术类专业备受追捧,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这些专业与国家建设息息相关,培养出大批工程师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贡献。如詹天佑、茅以升、李四光等知名工程师均留学海外,为中国铁路、桥梁、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类专业亦颇受欢迎,如物理、化学、生物等。留学生们渴望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钱学森、竺可桢、李四光等科学家留学归国后,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社会科学类专业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留学生们希望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和政治思想,寻求救国良方。如蒋梦麟、胡适、丁文江等留学生归国后,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专业如文学、艺术、历史等也有人涉足。留学生们希望通过学习这些专业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如鲁迅、林语堂、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留学归国后,创作出大量影响深远的作品。

民国时期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建设、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求。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为各界精英,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民国时期留学生一般几岁

民国时期的留学生群体年龄分布较为复杂,受限于当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各类留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较大。

一是官派留学生。官派留学生多为政府选派,他们前往欧美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专业,年龄一般在20岁至30岁之间。这是因为一方面,政府希望派遣有一定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欧美大学的本科生入学年龄通常在18岁左右,年龄过小者不符合入学条件。

二是自费留学生。自费留学生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他们出国学习的年龄范围更为宽泛。其中,赴美留学生以高中毕业后直接前往居多,年龄约为18岁至20岁。而赴欧留学生由于语言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先在国内接受语言培训,年龄相对较大,一般在25岁至35岁之间。

三是勤工俭学留学生。勤工俭学留学生大多出身贫寒,他们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支付留学费用。这类留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从16岁到40岁不等,尤以20岁至30岁为主。

民国时期留学生的年龄分布呈现多样性。官派留学生年龄相对集中,自费留学生年龄范围较广,勤工俭学留学生年龄跨度最大。总体而言,留学生群体以青年人为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