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赴法留学费用(民国时期去法国留学的名单)
- 作者: 郭北棠
- 发布时间:2024-05-10
1、民国赴法留学费用
民国时期,留法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时,留学法国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高校,学生出国前需要参加考试选拔。
学费方面,以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赴法留学费用为例,他在巴黎大学学习一年,学费折合民国币约为3000元。学生还需支付注册费、考试费等费用,约为1000元左右。
生活费方面,当时的法国生活水平较高,留学生每月生活费约为150-200元。其中,住宿费用约为50-100元,伙食费约为40-60元,其他零散支出约为50-80元。
交通费方面,从中国前往法国,需要乘坐轮船。船票费用因船舱等级而异,一等舱约为500-600元,二等舱约为300-400元,三等舱约为200-300元。
总体而言,民国赴法留学的费用较高,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家庭数年的积蓄。因此,只有家境殷实或获得政府资助的学生才有机会赴法留学。
2、民国时期去法国留学的名单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名单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获取西方知识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份民国时期部分赴法留学的知名人士名单:
文学界
郭沫若
郁达夫
徐志摩
朱自清
哲学界
张东荪
金岳霖
冯友兰
艺术界
徐悲鸿
刘海粟
林风眠
科学界
李四光
竺可桢
茅以升
.jpg)
政治界
蒋介石(短暂留学)
周恩来
邓小平
音乐界
贺绿汀
冼星海
赵元任
赴法留学为这些知识分子提供了拓宽视野、吸收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机会。他们回国后,在各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民国赴法留学费用大概多少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费用因个人经济状况、学习目的、留学时长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按当时的物价水平估算,基本生活费每月约需100-150法郎,包括住宿、饮食、交通等费用。学费则取决于所就读大学和专业,一般每年在500-1500法郎之间。例如,巴黎大学法学系每年的学费为1200法郎,而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学费则为600法郎。
还需考虑其他费用,如签证费、书籍材料费、医疗保健费等。因此,赴法留学一年的总费用大致在1500-3000法郎之间。对于来自经济实力较弱的家庭而言,这笔开销无疑是一笔巨款。
民国时期,不少赴法留学的青年都曾面临经济困难。他们往往通过勤工俭学、申请奖学金等方式减轻经济负担。一些学生选择在学校担任助教或校工,以换取一定的收入。另一些学生则通过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或写作文章来赚取稿费。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政府也对赴法留学的青年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国民政府曾设立了留学奖学金制度,资助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政府还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互换留学生协议,为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和生活补贴。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赴法留学费用并不低,但通过勤工俭学、申请奖学金等方式,青年们仍可以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实现留学梦想。
4、民国赴法留学费用是多少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的费用因时代、个人情况和留学目的而有所不同。
初期(1906-1915年),官费留学生占绝大多数,其费用由政府承担。据统计,1906-1908年,清政府共选派了83名留学生赴法,每人每年约需1500-2000法郎,相当于1200-1600元大洋。
1916年后,随着官费留学减少,自费留学增多,留学费用也逐渐提高。据1919年《东方杂志》报道,当时一名自费生赴法的费用约需5000-6000法郎,相当于4000-4800元大洋。其中包括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各项开支。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赴法留学费用进一步提高。据1927年《上海日报》报道,当时一名自费生赴法留学,每年约需8000-12000法郎,相当于6400-9600元大洋。
到了30年代后期,由于中法战争的影响,赴法留学费用再度上升。据1938年《中央日报》报道,当时一名自费生赴法留学,每年约需12000-16000法郎,相当于9600-12800元大洋。
不同的学校和专业也会影响留学费用。例如,巴黎大学等名校的费用相对较高,而地方小城的大学相对较低。医学、工科等专业费用也高于文科等专业。
民国时期,赴法留学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是难以负担。但对于有志青年来说,赴法留学依然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